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兵马虽未动,广告必先行!
兵马虽未动,广告必先行!
兵马虽未动,广告必先行!

主题: “老顽童”李长银和他的“颐博院”

  • 郞川大地
楼主回复
  • 阅读:969
  • 回复:4
  • 发表于:2015/2/14 15:23:06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郎溪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郎溪人,如果你还没听过“李长银”这个名字,那你可能真的out(落伍)了。

从外貌来说,这位老人与村里的其他长者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是,他耗时7年、将自家三层小楼打造成了一座“皇宫庭院”!

听村里很多人介绍,这栋“皇宫庭院”不仅整体看来富丽堂皇、气宇轩昂,就连细枝末节之处也是精美绝伦、妙趣横生,而且为了让院子显得更与众不同,老人还特地给它取名为“颐博院”。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老顽童”?这个“皇宫庭院”真的像皇宫?

百闻不如一见。带着种种好奇,1月下旬,记者来到郎溪县梅渚镇黎明村,与李长银和他的“颐博院”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金碧辉煌的“颐博院”

从郎溪县城出来转了数个弯后,车子总算在黎明村李家庄村民组的一个巷子附近停了下来。四下环顾,四周耸立的一座座民居立刻把我们“围”了起来,普通的样式更是随处可见,时间仿佛一下子被拉回到久远的过去。

“李长银老人的家有点偏,车子开不进去,前面只能步行了。”在当地宣传干事汪孝菲的带领下,我们又在村里走了一段路。一路上,汪孝菲不停地描述着关于“颐博院”的景象,似乎在提醒我们肯定不虚此行。

“前面那个就是了!”

果然,眼前的建筑不再是普通民居的样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宫庭院”。远远望去,只见具有典型徽派特色的围墙,将院内风光紧紧“锁”在了里面,让人心生几分期待。

目光移到门前,院门两旁蹲着两头洁白的“玉狮”,正上方用楷体工工整整地写着“颐博院”三个黑色大字。再仔细瞧去,院门两旁还写有一副对联,上书“妙巧雕塑靓精华,博大文坛荟国粹”。

走进院内,一座雕梁画栋的三层楼房立刻呈现在眼前。绕着楼房走上一圈不难发现,各种眼花缭乱的色彩立刻营造出一种金碧辉煌的氛围。更让人叫绝的是,院内许多雕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你看,这个是流云和松柏,这是仙鹤和青山,都是我一点点雕刻的。”领着我们在院子里游览时,李长银指着自己的“杰作”告诉记者,在“颐博院”内,像流云、仙鹤之类雕刻而成的图案有上百种,且没有任何两个是完全相同的。

图案造型不一、丰富多彩,但要说院子里最具特色的当属以龙做意象的图案了。房顶上有双龙戏珠,天花板上有飞龙在天,柱子上有祥龙腾云……行走其间,形态各异龙的图案随处可见。

当然,除了单一龙的图案,像龙井、龙亭这样与“龙”相关的物品也不少。李长银告诉我们,整栋建筑里,光是龙椅龙床就有20多张。“所以也有很多人说院子叫‘龙宫’更贴切。”

小木匠做起

“豪宅梦”

“你现在看到房子很漂亮,但十五年前,这栋房子和其他民居根本没有两样。”在院内的一间“颐博会客厅”坐下,李长银跟我们讲起了自己追梦“豪宅”的故事。

李长银出生在江苏溧阳,在他印象中,大概在自己10岁左右的时候就随父母举家迁到了安徽。由于家境贫寒,李长银小学还没毕业便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长银逐渐长大了。看着身边的同龄人纷纷外出做事补贴家用,他在家也待不住了。17岁那年,李长银果断地做出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学做木匠活。

由于天资聪颖和勤奋好学,很快,李长银就成了四乡八里有名的木匠。“我记得刚学一个月就会做锅盖,三个月之后就能做桌椅之类的家具了。”李长银回忆道,当看到自己手艺日渐成熟后,师傅很快就放心自己单独接活了。

由于那个时候的家具大都是纯手工打造的,所以李长银几乎每天的工作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收入也自然好的不用说。很快,他就用挣来的钱在全村盖起了最漂亮的楼房。

做木匠活看上去轻松,但背后的艰辛也常常让李长银感到“吃不消”。好在他不仅没有轻言放弃,反而在木匠这个行业一干就是几十年。“后来手工打家具不吃香了,生意也就差了一些。”李长银坦言,虽然科技进步让家具制造逐渐变为工厂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但自己并没有气馁,相反他很感激自己当年的坚持。“那段时间让我的手艺更加精进了,也为我日后‘做房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很少做木匠活的李长银放慢生活的节奏,外出前往苏州、杭州等旅游观光。谁曾想,正是这一次外出,让他做出了人生第二个重大的决定——改造老房子!

当时,在游览的过程中,李长银看到苏杭两地很多古建筑非常漂亮,紧接着他就萌生了个想法:城里有钱人能盖这么漂亮的房子,我们农村人能不能也盖一个呢?

想法很快就付诸实施,旅游回到家中后,老人像是找到了生活的新追求,一门心思地开始了画图设计,做起了“豪宅梦”。

倾心打造“皇宫庭院”

2000年,经过前期的规划设计,李长银正式动工改造房子。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刚起步就遭遇不少麻烦和挑战。这其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家人的反对。

房子动工那年,李长银已经56岁了,老伴和女儿见他准备将养老的十多万元积蓄花在“不务正业”上,纷纷劝他,而他的亲朋好友听闻消息更是极力反对。“当时有几个亲戚放了狠话,说如果我要继续造房子就不要来往了。”李长银回忆道,就连他的左邻右舍也三番五次地好心劝道:“有钱在家吃吃喝喝不比盖房子强,为什么要烦那个神呢?”

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和不支持,执拗的李长银没有丝毫妥协,每天他又开始了用自己这双粗糙的双手摆弄起那些雕龙刻凤的精细活儿,独自一人打造起理想中的“皇宫庭院”……

尽管拥有一腔热情,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精巧细致的古代建筑技法却一下子难住了他。无奈之下,他硬是凭着一股韧劲慢慢摸索、动手实践:回廊花窗是他一刀刀雕刻出来的,石柱雕塑是他用水泥做出来的,就连屋顶的瓦片也是老汉一块一块铺上的。

一切似乎进行得很顺利,但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

正当李长银准备甩开膀子大干时,一场高血压几乎把他“压垮”了。家人见状后趁机劝阻,可他就是不听,边吃药边干活。手头资金不足的时候,他去向亲友开口,不料没有一个人愿意对他施以援手,仍有许多人劝他“不要把钱砸在这些‘破烂’上”。

为了节约资金,李长银尽可能地在生活中省吃俭用。而今的“颐博院”里有间废弃的屋子,里面堆满了木料,一问才知道,这些都是他从二手市场买来的。“别看这些木料有些陈旧,但做好了刷上漆一样可以用,而且当时的价格很便宜。”

但仅靠节约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为了给后续改造筹集资金,情急之下,年事已高的李长银老人只好选择外出打了一段时间工,然后用打工挣的钱继续修建他的“颐博院”。

渐渐地,看到李长银痴迷的样子,老伴不仅不再阻拦他的施工,反而成了她房屋改造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就连当初许多劝阻他的邻居也纷纷向他提供帮助,将装修拆下的破旧门窗木料送给他。

旧楼房成了“热门景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十三载,耗费近30万元,一座原本年久失修的普通民居,在李长银手中渐渐露出了“皇宫庭院”的“尊容”,而且老人还借“颐养天年、博览古今”之意给院子起了个名字——颐博院。

如今,漫步在华丽转身的“颐博院”里,可谓“移步皆是景”。沿着卷轴般铺展的祥云小径踏入会客厅,只见墙壁上嵌着各式各样的精美漏窗,古色古香的图案散发着无穷的魅力。院内回廊依势而折,廊壁上或雕刻,或绘画的珍禽异兽、神话传说、山川河流各个神形兼备,气韵生动。

再留心欣赏,从天花板上彩绘的“天女散花图”,到桌腿上雕刻的“鲤鱼跳龙门”,点点滴滴都浸润着李长银构思和手艺,凝聚着他的热情与心血……

这番热情和心血没有白费。“颐博院”建好后,短短一年内就迎来千余人参观游玩,并日渐成了郎溪县的一个“热门景点”。而每每只要有人来参观,李长银总是不厌其烦地承担起“导游”的角色。

当然,这其中很多来玩的人大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房子改造得如此独特”,李长银的回答也不失“老顽童”的本色:“改革开放时国家不是搞了一个‘特区’嘛,我的房子在村里也要像‘特区’一样。”

  • guest831187
  • 发表于:2015/2/15 17:00:31
  • 来自:安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郞川大地
2015-02-16 08:55:07 回复
  • 郞川大地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5/2/16 8:56:47
  • 来自:安徽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Grace_In_Juice
  • 发表于:2015/2/16 9:04:58
  • 来自:安徽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thousands miles cannot stop me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