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兵马虽未动,广告必先行!
兵马虽未动,广告必先行!
兵马虽未动,广告必先行!

主题: 铁门难锁血腥记忆

  • 十字人在郎溪
楼主回复
  • 阅读:876
  • 回复:5
  • 发表于:2014/4/4 17:01:27
  • 来自:安徽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郎溪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又是一年清明,又迎来了扫墓的高峰,各地的墓园也将会人员熙攘,用香烛寄托哀思。在重庆市的沙坪公园西南角,有一个极为特殊、曾长久与世隔绝的墓园,当地人称它为“红卫兵墓园”。长年不对外开放,里面荒草没膝,凄风森森,数十座四五米高的水泥墓碑耸立着,像极一片水泥树林。这些逝者,殁年多为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当年他们怀着单纯的“保卫毛主席”的理想,死于文革,长埋于此,也被埋入了历史的尘埃中。拂去尘埃,将这段历史挖将出来,这些曾鲜活的生命与这座墓园正提醒着人们,过去犯过的错绝不要再犯,荒唐的历史万不可重演。



在重庆有一座建于1957年的沙坪坝公园,公园西南角,有一扇生锈的铁门紧闭,锁在里面的是一座荒草丛生的墓园,非常不起眼地隐蔽在一个小土包上。即使是天天在这里晨练的市民,很多人也不知道这座墓园,或者说不清楚这里到底埋葬的是些什么人。没有多少人关注这处墓地,荒草已经将它掩盖,历史已将它遗忘,但这里却是中国仅存的一座红卫兵墓园。荒草之下,覆盖的是一段谁也不愿提起的往事:文革初期,山城重庆曾爆发过规模为中国同期之最的“文革”武斗。死难者被分散掩埋于重庆市区约24处。随着岁月流转,这些墓地或被搬迁或被铲除,至今保存相对完好的仅这一处。2009年12月15日,此处墓园被重庆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为2014年4月2日,在“红卫兵”墓园前拍照的游人,他们从河南郑州到重庆旅游。如今来这里游览留念的,也多是生于上世纪40或50年代,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中年人。


公墓建在一片小树林里,这里依山傍水,鸟鸣清幽。此墓地可追溯到1921年开始,当时为开明绅士饶国模所有,后捐献给八路军做墓地之用。至1949年共安葬过邓颖超的母亲,周恩来的父亲以及13位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工作人员,人们称之为“八路军办事处公墓”。 1958年,国务院将这些人的遗骨火化后移葬他处。曾经有一段时期,这里也是解放军烈士墓,中印战争死难的6位解放军战士也埋在了这里。“文革”开始后,这块空地很快成为埋葬“武斗”死难者的地方。图为墓地围墙上斑驳的“文革墓群”字样。



自1967年6月始,1967、1968年文革武斗时期,沙坪坝镇(现沙坪坝区)是重庆“815派”的势力范围,该派武斗战死人员就选定在这里埋葬。除去6座军人墓,这里的113座墓掩埋有531人,其中包括404名武斗死难者。图为1967年武斗暂停后,在刚建成的重庆29中“毛泽东主义战斗团”死难同学“烈士墓”碑下,几个中学生手持自动步枪留影,表达“挥泪继承烈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的“决心”。



重庆武斗是全国武斗中火力最凶猛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将全国的主要兵工厂迁到了陪都重庆,解放后全部被新政府接管;经过建国后十多年的“三线建设”备战,到1960年代中期,“重庆已经是亚洲最大的军工生产基地”(重庆学者王康语)。所以重庆武斗的双方:有驻军支持的当权者“815派”,在野的“反到底派”很快接管了包括生产坦克、高射机枪、自动步枪的各个兵工厂,于是,除了飞机、导弹之外的各式武器迅速武装了双方的战斗员。发展到后期,双方已经不是武斗了,而是标准的城市攻坚战。图为当年重庆“武斗”的战报。



1967年,刚安葬的时候,就是在土堆上插上写着死者名字的木块。直到1968年2月,陵园开始进行大整修:建造了墓碑,大多数墓碑仿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1969年1月,建造结束。墓碑高低有别,是因为经费、地形等原因造成。图为“红卫兵墓园”初设时的照片。



文革结束后,重庆全市24处掩埋“红卫兵”的墓园的存废成为争论点,因墓园的特殊性,如何处置“文革”墓群,对当地官方来说一直是敏感问题。多数些墓地在“文革”后被铲除。“有些墓甚至是被直接用炸药炸掉的,因为‘文革’中受迫害的人觉得这些人作孽太多。”一位研究员介绍,上世纪70年代,时任重庆市委书记鲁大东曾向上级请示此处墓地作何处置,后来没有下文。1985年,曾有一名退休老干部就武斗墓状告省委的信函,要求拆除此处墓地,引发了沙坪坝镇区政府及区委组织部分干部参加讨论。赞成铲除和保存两方面的意见争持不下,而保存说终成为结论。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廖伯康到墓园走了一圈,并未直接表态。随后,他批示了“三不原则”:不拆除、不宣传、不开放。图为“红卫兵墓园”现貌。



“可挨打,可挨斗,誓死不低革命头!”;“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能丢”,漫步“红卫兵墓园”内,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随处可见。墓碑林立,斑驳的墓碑上多是浮雕文革时期的口号标语,充满了狂热浮躁的气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标语也慢慢地脱落。图为“红卫兵墓园”内的某座残缺墓碑。



据知情人回忆:1967年8月8日,望江机器厂造反派用3艘炮船组成舰队,沿长江炮击东风造船厂、长江电工厂及沿江船只,打死240人,打沉船只3艘;8月13日,两派在解放碑激战,交电大楼及邻近建筑被焚毁;8月18日,沙坪坝区潘家坪发生大规模武斗,双方死亡近百人;8月28日,歇马场发生3000多人的大武斗,双方死40人……除了规模越来越大的武装冲突,重庆武斗最惨无人道的事就是互相杀俘虏,1968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两派激战3日,“反到底派”惨败,70多名战斗员当场死了4个,7名俘虏也也被“815派”枪毙,而“反到底派”也枪毙了4名“815派”的俘虏。他们死后,纷纷被冠以“烈士死难”,“虽死犹荣”等字眼。而这些兵戎相见的“烈士”,除去这些,死难者都是文革中狂热的学生,工人,甚至农民。
  • 快活郎
  • 发表于:2014/4/4 22:18:03
  • 来自:安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那货是谁
怎么笑的如此灿烂
白痴
相见是缘,相识是意外——人生本意外!
  • 十字人在郎溪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4/8 10:48:54
  • 来自:安徽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楼(碧溪大少)的帖子
论坛发帖一次发图只能发10张,还有几张照片 我本想等审核通过后,再重新编辑 发上去的。
  • 十字人在郎溪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4/4/14 14:36:55
  • 来自:安徽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楼(匿名游客)的帖子

楼上的别嫉妒,我们是在共同探讨话题,你哪凉快去哪凉快
  • 胡彩霞
  • 发表于:2015/8/13 8:42:40
  • 来自:安徽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